您好,欢迎光临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官网!

尊重保护知识产权

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中心 > 热点要闻 < 返回

同立钧成丨AIGC背景下数字内容及作品的知识产权解读(二)

浏览次数:69     日期:2024-03-29 08:41

作者:马雯雯

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AIGC所面临的侵权风险,今天再就AI生成内容是否能够受到著作权保护,及权属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。

我国著作权法明确指出,作品应是在文学、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,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。对于AI生成的内容而言,它们确实符合文学、艺术和科学领域的范畴,也具备了一定的形式表现。然而,关于其是否具备独创性和智力成果属性,确实存在争议。独创性要求作品是作者独立完成的,但当前大多数国家的著作权法对于作者的定义并不包括AI,通常仅限于自然人或法人。有些人因此认为,AI生成的内容只是基于算法、模型和大数据筛选后的产物,而非真正的智力成果。但我们必须注意到,AIGC的过程并非完全由算法主导。用户在使用AI工具时,也需要参与其中,进行一定的选择和调整,这同样是一个智力运用的过程。

从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,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。第一个案例发生在2019年,涉及腾讯的Dreamwriter智能写作辅助系统。法院认为,由该系统生成的文章在表现符合文字作品的形式要求,其特定表现形式源于创作者个性化的选择与安排,具有一定的独创性,其著作权应归属于AI工具的开发者。而第二个案例则是近期由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,关于Stable Diffusion生成图片的著作权归属问题。法院认定,由于用户在生成图片过程中进行了智力投入,该图片具备智力成果的要件,且图片与在先作品存在可识别的差异性:一是通过提示词对于画图元素、参数对于画图布局设置体现了使用者的选择安排,二是通过提示词和参数的调整修正获得最终图片,体现使用者的审美和个性判断、表达,因此具有独创性,著作权应归属于AI工具的使用者。

这两份判决表明,我国司法层面在AI生成内容著作权问题上持开放态度,但具体归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。考虑到AI开发者在产品开发、模型搭建和训练过程中的巨大投入,如果用户使用AI生成内容的方式简单且缺乏创造性,那么著作权归AI开发者所有是合理的。然而,目前许多AI平台作为商业产品,为吸引用户而在用户协议中放弃著作权,并要求用户使用AI生成的内容再次用于模型训练。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I生成内容著作权的认定和归属。因此,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,确保著作权的合理分配和保护。

如果AI仅作为辅助工具,而最终生成的内容主要依赖于使用者的独创性和智力投入,那么著作权确实应归属于使用者。然而,在实践操作中,判定使用者输入的指令是否具备独创性是一个难点。通常,这需要分析指令的复杂性、新颖性以及对生成内容的实质性影响。同时,使用者的智力和独创性占比也是一个难以精确量化的问题,往往需要通过综合考量使用者的整体创作过程、对AI工具的运用技巧以及最终生成内容的独特性等因素来评估。此外,即使使用相同的指令,由于AI生成内容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,每次生成的结果都可能有所不同。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:这些不同的内容是否都应享有著作权?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。

回顾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判决,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。这也反映了当前AI生成内容著作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。在其他国家,对于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问题也存在不同的做法和观点。例如,印度有判例将AI绘画程序认定为艺术作品的合作作者,而大多数国家则尚未赋予AI民事主体资格。美国、韩国等国家则明确AI生成内容不受著作权保护,但美国法律同时也为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性留出了一定空间。如果人类艺术家以足够有创意的方式选择或安排AI生成的材料,并对其进行修改以符合著作权保护标准,那么这些作品仍然可以获得著作权。

以美国的一个具体案例为例,空间歌剧院的获奖作品虽然是由AI生成的,但作者艾伦通过大量的修改和文本提示,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加工和创作。艾伦认为他对Midjourney的创造性投入包括输入提示、调整场景和选择图像基调等,这些努力与其他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相似。尽管美国版权局认为Midjourney生成的图像本身不是受著作权保护的原创作品,但艾伦使用Adobe Photoshop进行的人工编辑部分被认定为具有足够的创造性,可以考虑授予版权。

这一案例表明,美国版权局在判定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时,注重分析AI和人在内容生成过程中的各自角色和创造性贡献。这种细致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AI生成内容著作权的本质和归属问题。

 

针对AIGC知识产权问题,尽管法律层面仍存诸多空白,但AIGC的浪潮已势不可挡。

对于传统创作者而言,应迅速行动起来,保护自己的作品。除了前往版权局进行登记,还可以借助先进技术手段,如可信时间戳、区块链存证等,确保作品权益得到切实保障。若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用于AI模型训练,务必明确声明,维护自身权益。

AI开发者在训练模型时,必须严格确保数据的合法性。若涉及知识产权数据,务必获得相关授权,以免陷入法律纠纷。对于外采模型,更需加强供应链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,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。同时,在用户协议中明确约定权属等事项,有助于规避潜在风险。

至于AI使用者,同样需要警惕生成内容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。在使用AI生成内容时,务必谨慎审查,确保不侵犯他人权益。此外,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也是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一环。




在线客服

官方微信

同立钧成官方微信

客服电话

+86-10-622603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