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重保护知识产权
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中心 > 热点要闻 < 返回
同立钧成丨不是所有的检索都叫“精准检索”
浏览次数:4415 日期:2017-10-31 05:54
一提到检索,仿佛天空飘来四个字“大 海 捞 针”。大海确实是那个大海,不过也得看这个针你会不会捞呢!《庄子》里有言:“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”,“庖丁解牛”的精髓在于精准二字,而小编所在的检索团队,也一直秉承着“精准检索”之道。那么,何谓“精准检索”?怎么做到“精准检索”呢?且听小编一一道来。
所谓“精准检索”,至少需要在四个方面达到“精准”:
技术理解精准、检索目的精准、检索过程精准、检索结果精准。
技术理解的“精准”,需要精准定位待检索的技术方案的技术领域及相关技术背景,并且精准定位该技术方案各技术特征,尤其是区别技术特征以及对应的有益效果。
检索目的的“精准”,需要明确是查新检索?预警分析检索?稳定性分析检索?无效宣告证据检索?……。不同的检索目的,检索方式不尽相同,检索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本质上的差别。
检索过程的“精准”,需要精准指向可能的检索范围,并且精准定位可能的检索分布,而不仅仅是在数据库中基于检索词和检索式进行的普通搜索过程。
检索结果的“精准”,需要保证检索结果能够精准地服务于检索目的。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精准有效地梳理、运用和组合,从而使检索结果的功能最大化。
话说回来,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精准检索呢?答案绝对是NO!!别说你有个数据库,就会做检索,没有点长期的、多维度的积累沉淀,你真敢打包票检索出来的东西就能用?
嘘!别说小编没告诉你哈,咱就来看看,“精准检索”需要你具备哪些方面的本领吧!
专利撰写能力的沉淀
没有写过专利的人不是好的检索者。撰写专利的过程远比阅读专利的过程要复杂,既是提高技术方案理解能力的过程,又是积累各个技术领域相关技术知识的过程。专利撰写基本功,是保证检索结果精准的基础。
技术发展脉络的积累
大量的专利撰写、专利分析、专利无效等实务经验,可以在技术发展脉络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很好的沉淀,深谙技术演进发展、技术点的分布、产业链上下游。例如通信标准演进过程,半导体生产线更迭过程。又例如某一核心技术分布在国内外哪些企业手中。
专利分析和无效经验的掌控
检索出来的结果能用吗?靠啥判断?当然要靠实战经验了。无效程序中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确定规则、技术启示的评价标准、新创性评价尺度的掌控、以及证据组合方式的确定等,没有这些经验的积累掌控,是不可能准确判断检索结果的可用性以及如何用。
咱们再来说说,在“精准检索”的实战过程中,到底怎么做?
Step 1、深入全面理解待检索的技术方案
整体的技术方案理解、权利要求中各个的技术特征拆解理解、各个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。
遍历本专利审查过程文件、遍历同族专利文件和审查过程文件、遍历本专利以及同族专利的引证文件。
Step 2、确定可能的检索方向
该技术领域的产业链分布,拆分上下游,确定各个流通环节的核心技术。
该技术领域的技术分布,多内外多家企业?多家大学实验室?
本专利技术在该技术领域中的站位,技术演进方向上的站位?是否有相关技术标准?
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技术主体?
Step 3、确定检索关键词
在按照惯常的方式确定检索关键词之后,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关键词的变形。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的惯常叫法?可能的同义词?专利撰写中习惯的写法?
Step 4、检索结果评定
找到好的检索结果,只能说成功了一半,如何运用好这些检索结果,才是最为重要的。
从技术发展构思的角度出发,确定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证据。
从技术启示的角度出发,确定各种证据组合方式。
梳理各个证据组合方式的优缺点,并确定是否需要补充公知常识证据或者补充检索其它证据。
检索结果的评定过程严重依赖实战经验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哈,小编也只能帮大家到这里了。
不是所有的检索都能称得上是“精准检索”,也不是所有的检索团队都能做到“精准检索”。以上“精准检索”的技巧可是小编所在的同立钧成检索团队在历经了大量专利撰写、专利分析、复审无效等案件打磨后梳理出来的精华。各位是否get到了吗?
(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)
同立钧成知识产权|专利|商标|版权